做一次赏赐或是救急之用,群臣心中的滋味,自然可知。
两个月后,李自成军队继续挺进,崇祯想调吴三桂进京勤王,就此事问于吴三桂之父吴襄,吴襄言称,三桂手下有兵三万,崇祯问需军饷多少,吴襄答:一百万两。崇祯竟然不应。因为舍不得这一百万两银子,勤王之事作罢,也错过了一次保护京城的大好时机。
一方面是不断加饷,一方面是死抠着搜刮来的私房钱不放,这时的崇祯已经没有了一点中兴帝王的风范,其人品和天启、万历没什么两样了。即使到了国破家亡的最后关头,此人还如此吝啬自家的钱财。这种德行,用“朕非亡国之君”来遮掩,实在苍白无力。后人对些颇多感慨,晚明大文人杨士聪如此评价:“呜呼,三千七百万,捐其畸零碎即可代二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掠,使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策安在于?先帝(朱由检)圣明,岂不真见及此,徒以来年之征解艰难,将留为罗雀掘鼠之备,而孰知其事势不相及也。吁,其亦可悲矣。”(杨士聪《甲申核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