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
杜楚客摆摆手:“客气了。李郎君,今日初来乍到,一路奔波劳累,尝尝这长安的吃食。”
李炫拱手行礼,道:“多谢明府厚待,在下初来贵宝地,还有诸多不习惯之处,往后还要仰仗明府多多关照。”
两人落座,侍从们开始布菜。
菜肴香气四溢,有炙烤的羊肉、清蒸的鲈鱼,还有各色小菜。
李炫尝了一口,只觉风味独特,与现代的美食大不相同。
席间,杜楚客向李炫详细介绍了长安城的一些情况。
“如今天下承平,陛下广纳贤才,开科取士,天下读书人皆有机会施展抱负。只是这世道虽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一些隐居山野的智者,也纷纷出世,欲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杜楚客缓缓说道。
李炫心中一动,他知道杜楚客所说的隐居山野的智者,或许对他理解这个时代,乃至解开《推背图》的秘密有所帮助。他说道:“明府所言极是,李某初来长安,对许多事情还不甚了解,还望明府多多指点。”
杜楚客点点头,说道:“李郎君客气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我这府上,藏书颇多,或许能对郎君有所裨益。”
“听闻你出自终南山,想必对道家典籍颇为熟悉?”杜楚客放下茶盏,目光灼灼地看着李炫。
!李炫心中一动,知道这是试探自己的学问,便说道:“略知一二,家师常教导我研读《道德经》《庄子》等典籍,我也略通其中皮毛。”
“如今天下承平,正是用人之际,能得李郎君这般人才,也是我杜某的荣幸。今日请你来,便是想与你聊聊这天下之事,也听听你这隐修弟子的见解。”杜楚客试探着说道。
李炫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一个融入大唐官场,了解天下局势的好机会。他正色道:“明府有问,炫定当知无不言。”
杜楚客缓缓开口:“如今天下虽承平,但隐患犹存。前朝隋乱虽已平定十余年,可百姓历经战乱,元气大伤。我大唐初立,百废待兴,教化百姓,治理天下,急需人才。李郎君自幼修行,想必学识不凡,不知对这治理天下有何见解?”
李炫沉思片刻,说道:“明府所言极是。天下承平不易,治理之道,当以民为本。百姓乃国之根本,若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可定。如今百姓虽已脱离战乱,但生活仍不富裕,许多地方甚至温饱都成问题。大人可奏请圣上,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减轻百姓赋税,让百姓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如此一来,天下粮仓可实,百姓生活可安。”
杜楚客微微颔首:“此乃治国根基,李郎君所言甚是。然教育一事,亦不可忽视。百姓大多不识字,若要长治久安,必得提高百姓的文化素养。只是如今师资匮乏,难以大范围推行教育,李郎君可有良策?”
李炫略一思忖:“大人可广设蒙学,招募天下有学之士为师。对于那些有才学却因贫困无法入学者,可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可鼓励民间办学,对于办学者给予奖励。如此,或可提高百姓的文化水平。”
杜楚客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善!李郎君之策,与我不谋而合。只是这一切,都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国库虽有一定积蓄,但想要长远发展,还需寻找新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