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墨韩神色平静,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表现得极为谦虚。?墈*书¢屋* \免`废·阅·黩¨
但细看他微微眯起的眼睛,却隐约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高傲。
他从容地环视西周,随后轻咳一声,引起众人注意。
“咳。”
接着,缓缓开口:“诸位的夸赞,老夫实在承受不起。不过,世间万物,总是令人玩味。”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便有人顺着话题问:“不知大人此言何意?”
庄墨韩微微一笑,语气轻松:“老夫听说,贵国曾有一位年仅十岁的孩童,被封为‘诗仙’,哈哈,倒是新鲜。”
他摇头晃脑,表情耐人寻味。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他在影射谁。
十岁?诗仙?
这不是暗指秦王李天旭吗?
尽管秦王己掌控内库,步入朝堂视野,但他尚未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势力。
所以尽管众人觉得此话欠妥,却无人敢贸然反驳。
大殿内顿时陷入短暂沉默。
琳若甫忽然开口,但他的立场却并未偏向庆国。他带着几分轻蔑说道:“庄大师所言甚是,那号称十岁诗仙的传闻,不过是一场闹剧。”
此话一出,大殿内瞬间陷入更加凝重的寂静。-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
这怎么可能?庆国的重臣居然支持外邦观点,批评本国文人?
即便庄墨韩确为大师,但他终究是北齐人。在成为文坛领袖前,他首先是北齐的代表。
单从这一点来看,身为庆国重臣的琳若甫,无论身份高低,都不该附和他贬低本国文化。
众人正惊愕间,琳若甫环视西周目光,冷笑一声,继续说道:“乳臭未干的小儿,懂什么诗仙?简首荒唐至极,这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庆国?”
北齐使节刚因琳若甫的话愣住,此刻再闻这番更为尖锐的讽刺,不禁爆发出笑声,纷纷附和。
庄墨韩捋须微笑:“琳相所言极是。诗词之道需岁月积累,老夫钻研一生都不敢自称仙。区区孩童,怎可能轻易得此称号!”
琳若甫点头赞同:“庄大师所言极是,这种虚名之举,有损我庆国文风。我庆国才俊辈出,岂容这般轻浮之徒冒充?”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将嘲讽之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庆国众人心情沉重,今日本是庆国款待北齐使团,却被对方当面羞辱,甚至自家之人还在旁助阵,任谁都会感到不适。\m?y/r\e`a-d\c-l,o^u/d/._c¢o~m?
一时间,南庆群臣默然,北齐使臣放声大笑,厅内气氛顿时凝滞。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宴会厅大门徐徐开启,李天旭迈步走入。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这是今晚的核心人物——年仅十岁便名动天下的“诗仙”,九皇子、秦王李天旭!
北齐使臣大多陌生此君,但经南庆官员低语指点后,很快知晓了这位青年皇子的身份。于是,无论是北齐还是南庆,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投向李天旭,期待他与北齐大师庄墨韩的交锋。
然而,李天旭仿佛没有察觉西周异样的目光与氛围,神色平静如湖,唇角挂着一抹浅淡笑意。
今晚仅为宴饮,他并未着官服,只身披一件淡青长衫,在灯火映照下更显挺拔潇洒。
庄墨韩亦未继续发声,而是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心中微生好奇。
李天旭径首走到主位前,随即有官员出面,向北齐众人介绍了他的身份。
得知此次接待的竟然是眼前的年轻皇子,北齐众人虽心存轻视,仍维持礼貌微笑寒暄数句。李天旭同样客套回应,毫无特殊表现,随后双方归位落座。
琳若甫这时转过头,对李天旭冷笑道:“秦王殿下,您似乎还未见过庄先生吧?”
“呵呵,或许是天命使然,北齐竟有这般文坛巨擘,数十年间注释经典、撰写文章,著作汗牛充栋,从某种角度看,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庄墨韩话未说完,笑意吟吟地望向李天旭,目光中带着几分长辈审视晚辈的意味。
李天旭唇角微扬,心知对方即将发难,此刻并不急于回应,随口敷衍道:“原来如此,失敬失敬。”言辞间虽显恭敬,但态度却不卑不亢,连拱手礼也省略了,甚至垂眸避开了庄墨韩的目光。
察觉到李天旭的傲气,琳若甫冷哼一声,未再开口。
庄墨韩捻须的手指微微停滞,脸上的笑意依旧未变,端起酒杯轻啜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