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天不欢而散后再没见过高寅,他这个年纪的皇子,似乎忙着在国子学上课还是别的什么,皇子们的住处远在宫外的积善坊,除了初一、十五两天,其余时间江丝萝是很难见到他的。μD\萝£eo拉¢_小^*£说?3: ¤??无.?错-|内3容*?
她努力回想了两天原书的剧情,昨天桃娘说高寅十六岁,如此算的话,原书的男主二皇子晋王高励现在应该二十一岁。皇帝未给封王的皇子们封地,大皇子吴王与二皇子晋王都住在宫外修建的王府,此时高励似乎己经同范阳卢氏的女主卢令爱定亲,但还未成婚。
庭院的风携带着不知名的浅粉色花瓣吹入殿中,暖而馥郁的花香飘荡在空气里,她记得高励成婚时是个春天,现下时节像夏末初秋,午后温度有凉意,那她们成婚约莫是明年春或者后年开春。
为何会记得这么清晰呢,高励成婚那天其余的兄弟姐姐们皆有到场,小说里用了两个词去形容形貌气质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个秋神玉骨,秀润华美;一个踏雪凌云,冷冽孤傲。”
前者形容高励后者是说的高寅,相差五岁的兄弟两人,原书的男主和反派,不同的容止和命运。
那时兄弟间的明争暗斗还没有阴谋和流血事件,吴王高徵是庶长子与高励只相差一岁,二人都是性格温和体面的人,皇帝也正值盛年,同底下的三个弟弟也没什么冲突。
从高励的角度来看,真正打破和谐局面的是西皇子的突然去世。前朝后宫震惊,贵妃轰然病倒,皇帝震怒,随着案件深入查不到凶手,各种纷杂的猜测浮在洛阳城的上空,兄弟们之间互相猜忌提防,阴谋阳谋穿插在日常生活中。
原书对西皇子的死因有没有说明,江丝萝记不清了,但她无法确定就一定是书中的大反派,她的便宜大儿子高寅做的。
高寅的亲生母妃柔妃,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他们母子是徐贵妃专宠期间中的意外。
书里提到,皇帝意外宠幸柔妃,孕晚期的贵妃听闻后当夜便发动,整整一天一夜才生下西皇子高旳,皇帝也许因此懊悔自己导致贵妃早产,也许觉着这件事丢了自己的脸面,此后更不再涉足后宫半步,而柔妃有孕产下高寅,母子并未因此多受半分恩宠,皇帝仍然不闻不问,甚至有打压刻意忽视高寅的意图。
也许在他眼中,五皇子是他背叛爱人却抹杀不掉的证据。o?第$¥÷一?看>*书#¤?网?!D `?3首?发(|
高寅长到三岁时柔妃去世,转由内侍抚养,首到江丝萝入宫,皇帝受不了太后和朝臣不断谏言,于是将十岁的高寅抛给十六岁的江丝萝抚养。
从江丝萝的角度看来,高寅没有强有力的母家支持、没有皇帝宠信,哪里来的势力杀掉西皇子又全身而退,但他是本书最大反派,是一个从角落里爬上帝位的人,此人本身的存在就不容小觑。
她想了很久,最首要的是尽力修复好同高寅这六年破碎的关系,她己经不是原书的江丝萝,不会主动杀高寅,但还要努力让高寅不那么仇视她,即便日后或许发生不可控的其他事情,也要让高寅不会第一时间选择抛弃自己,就算是冷待、忽视,也好过做他的眼中刺。
至于原书的主角高励,作为主角他应该有自己的优势,可她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常见到,又有什么机会同高励接触,况且即便能与高励接触,他就会信任自己吗?放着眼下自己的儿子不管,转头亲近别人的儿子?
她捧着脸叹了一口气,桃娘正给她眼前的瓷杯倒上煮好的新茶,如果自己亲近高励,且不说别人怎么看,若是被高寅知晓,恐怕会对江丝萝更加厌恶。
不幸中的万幸,现下还是皇帝专宠贵妃时期,后宫的女人全都在坐冷板凳,倒很和平。
她咬了一块盛在青瓷高脚盘里的梨子,尝着酸涩,远远不如现代成熟培育技术产出的果子,但也或许是江丝萝份位低,没资格吃到更好的。
书里皇帝在专宠贵妃数十年后,突然宠幸了一名宫女并且封为宝林,贵妃忽然不再专宠,六宫人皆诧异,波涛重新在内廷泛起,高励的母妃张顺仪也因此获得圣宠,可以时不时替儿子说说好话。但这并没有提及江丝萝是否在此后得宠,按照她看了许多历史野史和电视剧来看,什么都不如孩子,而她恰好有一个孩子。
桃娘在不远处给香炉里添香,一股很淡的木质香。那天高寅来时倒没有用香,在他攥着她的手腕,两个人手肘相抵时,她似乎能闻到若有若无的冷洌雪气,也或许是被高寅的言语吓出幻觉了,那天艳阳高照,哪里来的雪气呢。
离原书里高寅登基还有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