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二人回到家时,太阳已经偏西。??兰#兰??文?±/学? ±±更¨?=新′最¨(快![|陈氏已经擀好了面条。
“嫂嫂身子还病着,你不用做这些,等我回来就成。”赵宁道。
陈氏笑道:“就只做了顿饭,不妨事。”
她招呼二人,“快洗手,面条煮一下就好,先吃饭。”
赵宁也不再说,应了一声后,和赵政一起把东西先搬到了厨房里,又给牛伯喂了草料才去洗手。
午饭还是打卤面。
自从赵宁做了一次打卤面,赵妙意就念念不忘的说要天天吃,赵宁卤的汤汁都下去了一小半。
陈氏问道:“阿宁,咱们这是还要再做其他的东西吗?”
这都好几天了,买了那么多东西……
赵宁扒拉完最后一口面,嚼着面口齿含糊道:“嫂嫂,我们今天就把菜穿好,然后再做成卤串就可以了。”
饭后,赵家四口人在厨房里坐齐了。
“姑姑,囡囡也能干活吗?”
赵妙意坐在小板凳上,好奇地瞅着大盆里的一堆菜,“姑姑要用这些菜做好吃的吗?”
赵宁微笑道:“当然啦,囡囡也可以帮姑姑干活的,不过这木签子扎手,囡囡要小心点。”
大盆里是洗好的菜,有萝卜、青菜、冬瓜、红薯、蘑菇、莲藕,还有赵宁前两日做的腐竹。
赵政和陈氏都有些紧张,也不知先做什么,赵宁就先做了示范。_k?a.n?s_h`u,p¨u\.*c~o·m¨
她把各种菜在案板上各自切了一些,然后拿起了木签子和两片青菜叶。
“哥,嫂嫂,囡囡你们看,就是这样的,把木签子穿到菜里。”
她一边穿一边讲,菜叶穿完了就穿下一个菜。
赵宁把所有菜品都穿了一遍,“这些菜我是根据价格分的,切得大小不一样,每根签子上穿多少也不同。”
这里的菜蔬物价她已经打听过,什么菜便宜什么菜贵都已经了解。
她买的这些菜里,蘑菇和莲藕是比较贵的,红薯、冬瓜和萝卜虽然压秤但是便宜。
如果小吃摊的生意真如她预想的那般好了,再加些其他的种类也可行。
陈氏顿时恍然大悟。
她刚才就想问怎么签子上的数量上不一样,有的一片,有的两片,还有三四片的,原来是按价钱分的!
赵宁讲完了怎么串菜,就起身继续切菜。
她又在案板上摆了好几个盆,然后把几人穿好的菜分门别类的放在了盆里。
几人忙活了两个时辰才穿完所有的菜。
赵宁看着满满当当的盆,心里突然久违的升起一种紧张感。又体会了一把她当初,刚开始创业时的心情。
接下来,就是等大集了!
—
八月初一这天,鸡鸣声后,赵家屋子里就亮起了灯。
过了片刻,赵家四口全都起了。!我\?[的¥书_城ˉ~ ±更aeˉ新?%¢最¤快′
陈氏抱着遮风的小被子,忐忑的看向赵宁,“阿宁,我、我们……真的今天出摊啊?”
瞧瞧,紧张的都有些说胡话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集市这场东风了啊!定然是要出摊的。
赵宁刚洗过脸,也不擦了,直接用手拭去多余的水珠笑道:“当然了嫂嫂,今天是大集!最热闹的,人也多,这个时机刚刚好。”
大集,指的是正阳镇每月初的大集市。
每个地方都会有集市,现代的很多乡村也都保留着集市的习俗。
正阳镇每个月会有三场集市,但只有每月初的才是规模最大的,有时候还会有官老爷坐镇。
而这一天,也是赵宁特意挑的、小吃摊开张的日子。
卤菜摊不像面摊那么常见,又不是主食,没有足够的宣传时,若是在比较平常的日子里开张了,结果可想而知。
若是赶上大集,人最多的时候再卖力吆喝一下,先刷个脸熟也是好的。
但大集市是每个乡镇都有,日期也大多是错开的,所以就造就了集市限定——“流动商贩”的局面。
附近镇子的商贩会赶着各个镇子集市的时间,一窝蜂都聚在一起。
这就造成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好玩的多。
二是好吃的多。
三就是……摆摊的地方有限。
这些赵宁都想到了。
而且还考虑到了牛伯腿脚不好,又拉着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