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间的变化不仅是对这个家庭而言的,还有他所工作过的机械厂,从起初仅几千工人的厂矿迅速发展成现今拥有近两万人的规模,增加了西到五倍。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xkanshuwu.com
工厂也变得异常宏大,成为京城里最重要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并即将展开更大一轮的扩张计划。
这一成绩背后,刘书记及其团队的工作贡献巨大,而俄国专家安德烈引进的技术革新和上级对机械厂的重视也发挥了重要角色。
刘书记因此调任为副部长,成了部门的重要人物;赵厂长也因此升为新的党委书记,并负责全面管理机械厂的所有事务。
吴副厂长升至厂长之职,但原来他主管的位置由外聘的新人来接替。
宋副厂长则去了东城区粮食局任职副主任,他对这次调动也很满意。
所有这些都是何家和工厂不断成长与繁荣的过程。
而新主管后勤的副厂长也是从外界调入的。
此外,机械厂高层的大规模人事调整不仅涉及了几个核心领导,还牵涉到了众多中高层管理人员。
绝大多数原先的领导被提拔并调往其他岗位,迎来了新的领导班子,只有一小部分职位由基层员工接替。
比如,原食堂主任王渊晋升为厂后勤部副部长,而何雨柱则被提拔为食堂主任。
现在的食堂己扩展到557个之多,员工数以百计。
与三年前不同,现在食堂主任这一职务不再是科员级别,而是己经提升至副科级别,享受18级工资待遇,何雨柱的月基本工资达到了87.5元,并且还有不少福利。
相比之下,王渊虽同样是副科级别,却领的是17级工资,每月收入比何雨柱高一点。
不过,尽管两人在官职上同是副科级别,实际上权力却有很大不同。
王渊作为后勤部副部长,主管着采购等关键事务,手中握有较大权限,职位也颇具油水。
相反,何雨柱主要负责五个食堂的具体运作,保障工人餐饮和各类招待任务,并处理与后勤部之间的食材领取及账目核对等工作。
实际上,鉴于何雨柱过去的贡献,若他愿意争取的话,担任后勤部副部长也不是不可能。
但他更愿意留在自己熟悉的食堂。
看到何雨柱的态度如此坚定,领导也不强求,心里甚至为此暗自高兴,毕竟他在这个位置上的确不可或缺。
至于曾经派驻厂内的专家安德烈,在厂里己将其能教的东西学全后,厂领导认为不值得继续为其承担高额开销。
但因为合同问题,机械厂不能简单地终止对其供养。
最终,他们请求了刚上任的工业部领导,将安德烈安排去了南方的一家新工厂。
这使得机械厂顺利省下了一笔费用。
安德烈虽然对调令极为不舍,尤其是喜欢何雨柱做的饭,但他也无法违背安排。
否则一旦让熊国(国家名替换为虚构)方面知晓情况,他可能会被调回国内。
相比于归国,安德烈更希望留在中国工作。
即便离开了何雨柱的手艺,他也期待新厂提供的生活条件不会差。
事实证明,在新的环境中,他找到了做淮扬菜的大厨,生活质量依然不错。
安德烈常常写信给何雨柱,虽然表达了怀念,但也传达了对新生活的满意。
这段时间以来,何雨柱收到了不少来自安德烈的信件,得知他对新环境比较适应,心中少了些愧疚。
除了生活和个人职位的变化外,另一件事深深困扰着何雨柱——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
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最严重的时段为三年,但其前后几年的日子也同样艰难。
今年多地出现旱情,粮食己经开始减产,物资供应也明显不如从前充足。
物价逐步上涨,形势却不乐观。
政策上层对此未充分预见,无法改变这种局势,作为普通人的何雨柱更是无力扭转大局。
国家现在的经济状况不佳,即使何雨柱私下告知了这一重要情况,上级领导是否会信服也是一大未知数。
即便他们相信,也无法立即解决问题,因为粮食短缺是无法通过简单手段解决的,国外购买粮食又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他也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何雨柱最终决定在三个月前利用系统的特殊功能悄悄写了几封信,寄给了高层领导,同时为了避免暴露,停下了所有的业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