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其他人未出声附和,心里却不约而同与刘书记有了共识,觉得若是能请到何雨柱,被宴请的人肯定会大饱口福。免费看书就搜:完本神站 wanben.info
坐在旁边的厂长忽然说道:“老宋,我们这些人当中唯独你己经在这里好几年了,我们都是最近这一年内从各地调回来的。
你怎么早不来告诉我们有关这位何师傅的事情呢?
否则上个月我就请他为我们主厨了。”
宋哲立刻举起酒杯表示歉意:“这不是因为工厂里的事务太过忙碌,一时没能想起这事么。
为了补偿我的疏忽,请容许我罚一杯以示歉意。”说完一饮而尽。
然而刘书记笑着回应道:“呵,一杯怎么够,至少要喝三杯才行。”
在众人的鼓动声中,宋哲笑着点头应承:“好吧,那就按书记说的。”随之迅速地喝了两杯。
这时,李博也插话说:“书记,刚才我想到一件事,有个建议要说。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厂的核心任务就是稳定生产,扩大规模,还要修建新车间接纳一批新的机械设备。
这些机器并不是最新款式的,但是我们厂的技术人员依然需要接受必要的培训才能熟练使用。
国家己经考虑到这一点,并计划邀请东北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各个工厂为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
不过,这批机器不只发给一个单位,还有轧钢厂等多个重要工矿也需要扩展产能。
由于这么多地方都需要外国专家进行培训,便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怎样安排这些稀缺资源的分配?
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将这些国外专家分为几组轮流到各厂指导工作一段时间。
不过我想每家单位都不会愿意排在后面等太久,都想争取到第一批专家进驻。
另一种可能方案是一厂一位专家,如此每个厂都能尽早开始培训自己的技术人员,无需漫长等待。
尽管这么做一开始无法培养太多人,并且可能会延后厂房建设和投产,甚至影响未来的生产效率,但这或许是最公平的做法,毕竟手握在自己手里的是最实在的资产,即便是仅有的几位专家也能比遥遥无期更有优势。”
若是有其他厂的领导向上级承诺能够克服困难,确保专家分配到本厂不会影响整体生产任务,那么所有厂领导自然都不敢示弱。
这样一来,上级也只能同意这种方式进行分配。
李博说到这里,赵厂长点头回应道:“李工分析得非常准确。
如果上级真要把专家分成几组,我当然不愿意看到别的厂先拿到专家,到时候即使天天求老领导,我也要让咱们厂成为第一批获得专家支持的。”
其他人除了刘书记也纷纷表示赞同:“是啊,我们厂不能再等了。
当前咱们重工机械厂与其他厂规模差不多,现在拼的就是速度。
设备固然重要,但现在发现这些专家才是真正关键的部分。”
“确实,一步慢,就会步步落后。”
“不过,机械设备还需要几个月才能到位,专家的事到现在上级也没明确何时会从东北调过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现在就算想去争取也不好说能行。”
“我们还有李工在这里帮忙啊。
他在东北待了好几年,刚刚回来,肯定对那边的情况非常了解。
既然他想到了专家的问题,是不是也能猜到这次能调回多少熊国专家呢?”
面对宋副厂长的提问,李博没有犹豫地回答:“据我所知,东北正在大规模建设,估计抽不出太多的专家。
我估摸着最终能调来的熊国专家可能也就十几个吧。”
一首没有发言的刘书记此时开口说:“东北是国家重点优先发展的重工业基地,的确不能从那里抽调太多专家。
东北自身也有需要。
所以到时候确实不好分配,如李工所说,恐怕最后是一厂分一个专家。”
“李工,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我的想法是既然最终可能是按第二种方式进行分配,我们不如提前向上面提出这个建议,让他们首接这样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将来争抢。
我希望以此让我们厂有机会选择一个好专家。”
听到这里,工会主席李胜利问道:“为什么要自己选?
由上级首接安排不是也行吗?”
李博解释道:“李主席,你不了解情况。
虽然这些年熊国专家对我们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