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乐城的战事结束,慕容垂打赢了复国之后的第一仗。·s·a_n,y?e?w~u/.+n¨e~t′
接连占据平城和盛乐后,燕国在北疆站稳脚跟,开始与秦国争夺漠南草原上的部族。
王凝之也不白来,抢占了上谷郡之后,他同样有了介入草原纷争的据点,并在郡内修筑堡垒,拱卫牧民安全之外,还可以作为交易的中转站。
“暂时不要再扩大地盘,以收容草原牧民为主,”王凝之对沈劲交代道:“对燕国的防备不能松懈,各处关隘你要时常过去检查。”
沈劲称是,说道:“长远来看,还是得在山口处修筑一座新城。”
王凝之点点头,“等人多了,我会考虑此事。”
沈劲的设想,类似于后世明朝的九边,算是长城的补充和升级,但王凝之不打算被动防守。
两人正聊着幽州未来的发展,刘桃棒急着送过来一封信。
王凝之打开一看,苦笑着叹息一声,递给沈劲。
北中郎将、徐州刺史、蓝田侯王坦之去世,年仅西十六岁。
沈劲有些感慨,“时也命也,朝廷的布置又落空了。”
好不容易王坦之接手了徐州,让朝廷有了点自己的势力,这才没多久,他就离世了。?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
他和谢安一外一内的组合,成为泡影。
王凝之叹道:“这么变来变去的,搞得我也不安宁。”
沈劲劝道:“这里有我,你还是尽早回临漳,盯着建康的变动。”
王凝之点点头,他虽然对朝中的变动不怎么在意,但徐州毕竟位置特殊,他还是得关注徐州归属的。
“幽州这边,我把慕容绍留给你,草原上的事,你可以信任他,多和他商量,但不要让他独立领军出去。”
沈劲表示明白,“放心,我和他相处得还算不错,知道分寸在哪。”
王凝之笑道:“我对上谷郡的期待很高,稍后还会派人过来帮你,你可要处理好各族之间的关系,不要凭个人喜好拉偏架。”
沈劲严肃道:“是,胡汉之间,胡人之间,我一定都处理好。”
王凝之又交代了几句,片刻不耽误,带着亲卫快马返回了临漳城。
刚刚回府,他又收到建康那边的传信,朝廷有意将桓冲改任徐州刺史,而将他的扬州刺史转给谢安。
王凝之疲惫地坐下,手肘搁在几案上,撑着脑袋思考这背后的考量。`1.5\1′x_s.w\.,c,o~m?
桓冲忠于朝廷,愿意放弃扬州并不奇怪。
王坦之离世,朝中能够接手徐州或者扬州这样方镇的人不多了,谢安是最佳人选,或者说唯一的人选。
他正想着,谢道韫走了进来,看着一脸倦意的夫君,问道:“这么急着赶回来,出什么事了吗?”
王凝之将信递了过去,“天下多事,连只想躲清静的朝廷也不例外,真是讽刺。”
谢道韫看完信,“叔父会接手扬州吗?”
“他应该不想,可没有别人了,”王凝之捏着眉间答道:“桓幼子愿意放弃扬州,朝廷求之不得,可能接手扬州的,满朝之中,唯有谢安石。”
谢道韫敏锐地发现了王凝之的烦闷,问道:“你不满意这个安排?”
“当然,”王凝之首言不讳,“王文度或者谢安石在徐州,都不会对我造成威胁,可桓幼子不一样,他背后有桓家,还有荆州、豫州和江州,是有能力阻止我南下的。”
桓冲可不是王坦之和谢安能比的,他跟随桓温在军中历练多年,一起北伐,屡立战功,不是那种只挂牌子不能领军的刺史。
关键是除了能力,他还有阻止王凝之的意愿,他哥要篡位他都不支持,更别说王凝之了。
谢道韫想了下,“让出扬州应该是桓幼子主动提出来的,朝廷根本不可能拒绝,如果叔父同意的话,这事就定了。”
“是啊,”王凝之面露无奈,“上次舅父辞去徐州刺史,朝廷令王文度接手,我还可以接受,谁知这么快又有变动。”
谢道韫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上书阻止吗?好像没有合适的理由。”
王凝之头疼地趴在几案上,“我是要阻止桓幼子用扬州交换徐州,而不是谢安石接手扬州,但这根本就没法阻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轮不到我反对。”
谢道韫走到他的身后,轻轻为他揉着脑袋,“别想那么多了,桓幼子有能力阻止你,但并不会主动挑衅你,所以你们之间暂时没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