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强和李芳怀着忐忑的心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大海老师的工作室。本文搜:狐恋文学 xhulian.com 免费阅读工作室布置简洁而温馨,墙壁上挂着一些心理学图表和充满正能量的标语。看着帅气的大海老师,眼神中透着温和与睿智,他微笑着迎接林国强和李芳,让他们放松心情,慢慢讲述事情的经过。助教过来给他们倒了茶水,让他们慢慢说。
林国强和李芳你一言我一语,把晓萱从不愿上学开始的种种表现,以及之前两次心理咨询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大海老师。大海老师听得很认真,不时在文件夹上记录着关键信息,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回忆一些细节。
听完之后,大海老师靠在椅背上,沉思片刻后说道:“初中孩子不想上学,原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从你们说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我们要一起来提升我们的认知,同时要分析孩子属于哪些问题的挫折,导致不上学。”
第一个情况,是学习压力因素。初中的课程难度相比小学有了较大提升,科目增多,作业量也加大。据青少年研究的相关调查显示,约76.5%的初中生认为学习压力大,其中42.3%表示是因为课程难度增加和作业量多。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越是在小学成绩好的乖孩子,在初二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社会上把这个叫“初二现象”。
如果晓萱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比如某些学科知识理解不了,作业完成得吃力,考试成绩又不理想,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她就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也就是焦虑,如果焦虑情绪没有得到理解、支持,获得缓解的途径,或者对学习的困难获得解决,那就进而逃避上学,产生学习适应不良或者环境适应不良,导致抑郁。而且现在学校竞争激烈,周围同学的成绩和表现也可能给她带来无形的压力。”
二位家长点头认同,并且说:“在目前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中考成为人生重要的分水岭。频繁的考试排名,让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的竞争氛围中,老师和家长们也是很焦虑,但又榜不上。”
大海说:“嗯嗯,有研究表明,在重点中学,约80%的学生对考试排名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情绪极易转化为对学习的抵触。
对于晓萱来说,如果她在班级中的成绩处于中上游,看到身边同学成绩优异,很容易导致焦虑,一旦成绩下降,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最终导致不想上学,其实是没面子面对同学和老师。”所以我们帮助她的成长目标,应该是:如何面对别人比自己好,如何面对学习成绩,如何适应社会竞争,如何面对越来越难的题目。”
二位父母认同说:“大海老师说的对,这样我们就有方向了,而不是着急上火又无能为力。原来不同的心理咨询老师是不一样的咨询模式。”
大海回应说:“正常,不同老师的社会阅历,成长挫折历练,研究方向,知识面,自我成长和高纬度思维不同,做咨询的模式也不同。
有的咨询师只是做情感陪伴,有的咨询师做精神分析,有的咨询师做人生发展,我侧重做人生发展,问题解决。如果只是情感陪伴,我们有低价位老师就可以。”
两位父母点头认同,说:“我们在这方面也是不配做父母。不懂这方面知识,导致孩子这样状况才着急。我们需要做发展咨询。”
大海点点头,继续说:“要做发展咨询,首先是扩大认知,这点有的人不容易接受,因为发现自己认知不足或者认知偏差,会比较痛苦,不容易坚持下去,除非特别痛苦想改变,或者渴望学习成长的人。”
二位父母急忙说:“我们痛苦,想改变。”
大海点点头,继续说:“第二种情况,是社交问题。你们想看看孩子有没有这方面问题。
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在意同伴关系,渴望被接纳和认可。
在美国心理学领域,有一位名叫哈里斯的杰出学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群体社会化理论。这个理论着重强调了同伴群体对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极其深远且重大的影响。中国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根据哈里斯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在青少年阶段,他们与同伴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以及共同经历等方面,都成为了塑造其个性、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关键因素。这些来自同伴群体的力量并非微不足道,而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深刻地改变一个青少年的人生轨迹。
具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