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流民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有点人满为患了。
不可避免的,西安府要拿出地皮来建房,拿出土地来安置这些人。
“扩城,原本的城墙不用动,划定为内城区,另外修建城墙,形成一个外城区。”
“至于土地,不用分,安排他们进入流水线作业,让他们赚月钱就好了。”
“没必要非要给他们分土地。”
“房屋不够住,那就往高了修。”
“总之一句话,有多少接纳多少,只要他们愿意来。”
“人多了,那就增开生产线,生产线多了,那就从各地招人。”
“以后无论是生产线亦或者兵员,都不会再缺人。”
朱十一,说道。
目前生产线并不多,虽然有完整的生产线,但数量还是上不去的。
“那这不行啊!”
“倘若生产线开的多了,那势必导致货物降价。”
“生产线少,货物价值高,我姑且能够控制。”
“规模再大的话,只怕造成这些货物贬值。”
“连我们在番邦售卖的货物,都会降价。”
朱樉担忧道。
按照叔父的做派,番邦当奢侈品卖,大明本土按照普通价进行售卖。
目前因为货物量不算大,加上秦王府和巨商控制货物出口价格。
可一旦数量上去的话。
那就有很多商人从西安百姓手中购买货物,然后卖到番邦,这个环节就太容易偷税漏税了。
而且,容易造成西安府的东西卖不出去。
由于各种货物价格的水分太大,会有源源不断的商人提着脑袋去做的。
“无妨,到时候就更新换代。”
“一旦规模到了一定的地步,势必会造成商品物美价廉的。”
“其次,这等东西,只要售卖了,总会有人去研究其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不可避免市场内会出现替代品。”
“一旦市场彻底认可这些东西,咱们亦可换一批新东西!推陈出新!”
“再者,生产线都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增加规模,方便日后普及大众,前期贵族的钱赚的差不多了,该惠及民众了。方可使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
“至于番邦之民,等到货物普及到那种程度,他们亦不属于番邦了,早就成为我大明的一份子了,又何须厚此薄彼!”
朱十一,解释道。
这玩意儿很好处理,就如同肥皂,香皂,洗头膏,洗发水,沐浴露一样。
一代一代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