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往心里去。
反而一首盯着朱十一。
若朱十一和刘伯温想法一样的话,那就难办了。
“叔父放心,日后侄儿依旧会和父皇理论,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叔父的良苦用心。”
不等朱十一开口,朱标率先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标儿啊,你的心意,叔父明白。”
“只是有的时候初心一旦没了,就没了!找不回来的!”
朱十一,云淡风轻道。
老朱会回心转意吗?
不可能的事情。
老朱下决定,可不是一时怒气上头,那是有着极大的衡量的。
朱标越是让老朱下不来台,老朱越是觉得没面子。
胡惟庸也蹦跶不了多久,老朱会将相权取缔的。
朱十一,己经不想再老朱身上用功了。没用了。
老朱性格和眼界己经定了,征战天下这么多年,他朱十一都没有说服老朱,如今指望朱标天天怼老朱,让老朱幡然醒悟,那更加根本不可能。
指望老朱再像打天下一样,礼贤下士,那不可能了!
老朱若不执著,也无法成为帝王。
作为一个帝王,朱元璋再造华夏,发展了经济,重视“以法治国”,对华夏历史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这是不可否认的。
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使朱元璋经历了从礼贤纳谏到杀戮功臣,卸磨杀驴的演变,这种演变又岂是轻易更改的?
等到朱标死,马皇后死后,那才是真正的暴风雨洗礼大明之际。
这才哪和哪,早着呢。
再说了,当初他制定的每条政策,都和朱元璋以及文武百官解释过。
可结果呢?
光气都快被气饱了。
两个时代,两个体系,不能错乱,一旦错了,就牛头不对马嘴。
改一条,一整套都要改。这避免不了。
唯有换个帝王,才行。
“额!”
“侄儿保证,叔父今日的所受的冤屈,日后必定为叔父洗刷干净!”
朱标嘴角一抽,旋即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听得出来,叔父满满的怒气和失望。
可惜叔父一腔报国心。
他左右不了父皇,但他会尽全力去说服父皇。
父皇为何这样做,朱标也明白,最大的根源在父皇担心他控制不了朱十一。
可他坚信朱十一一心为公。
矛盾无法调和,只能以事实慢慢来说服父皇了。
再不济,等父皇死了,他当皇帝,必定重用叔父。
反正叔父也不比他大多少,等于同辈人。
但是前提,他要稳住叔父的心,一旦叔父彻底绝望,失去了为公的心,那就是大明最大的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