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不渡憨批
莲华寺是远近闻名的十方道场。
“十方”指的是东丶南丶西丶北丶东南丶西南丶西北丶东北丶上丶下。
十方做道场,随处可修行。
暑假到了,寺里变得热闹许多。
尤其结夏时会有不少人云游的僧人和热心居士慕名前来安居。
结夏安居,是佛教寺院特有的传统。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僧众集聚一处精进修行,养深积厚1。
五湖四海的人相聚於此,为了同一个信仰。
我经常见到外国友人找师父们探讨佛法的场面。金发碧眼的美女张口是纯正的普通话,说一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当场就把我惊呆了。
来访的人一多,无形中增加了厨师和寺院义工们的负担,尤其是午饭时段的工作量大增。
这段时间有许多特意来感受佛家午饭的人。他们都非常好奇:青灯古佛前,出家人的饮食生活是怎样的?真的只有青菜白饭窝窝头吗?
其实我挺想不明白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猎奇心理。不管是谁,盯着别人吃饭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佛门弟子虽然已经跳出“三界”之外,可是我们拥有一样的躯壳,要填饱肚子才有活着的能量,跟常人一样。
《金刚经》记载的释迦摩尼,讲经前照样要吃饭丶化缘丶光着脚走路。所以回来要洗脚,整理好座位才打坐。就是那么普通的平常。
平常就是道。到底有什么好奇怪的?多看看书和找度娘check check嘛。
摒尘法师安排了婷宜在斋堂给信众做讲解。
於是婷宜戴上袖珍耳麦,在人群中,介绍当日斋堂的菜品供应,讲解佛门的饮食习惯。
对比我生硬不解的态度,婷宜则包容多了。她讲得很生动,不仅介绍素食,还给大家普及佛法相关的知识。
比如告诉大家僧人每日不仅要做早午晚课,有的还要在各自的职守上做事。并不是大部分人想象中每天只念几句阿弥陀佛。
婷宜讲哑了嗓子,还带着礼貌的笑容。那眼神熠熠发光,让人感受不到疲惫。我想她是真心喜欢莲华寺,才会由衷地心生欢喜,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它。
同为寺院义工,这里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决心放下偏见,向她看齐。
我跟李廷谦商量一番,把白日上午的工作时间提前一个小时,每天上午十点半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去香积厨帮忙。
我的工种不变,依旧被安排去淘米丶择菜。
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厨房大师傅钦点李廷谦协助掌勺。
一眨眼功夫,斋菜素三鲜丶萝卜炖白菜丶西兰花烧豆腐......色香味形俱全的李氏净素美肴,就像魔术师从口袋里一只只抓出的兔子,神奇地出现了。
知道恒缘喜欢吃卤子,李廷谦特意用酱油丶菜籽油和韭菜末特制调味了一份今日限定的“随缘卤子”。
恒缘开心地直拍手,说自己种的小白菜能“壮烈牺牲”在李廷谦的锅勺下,是它修来的缘分和造化。
我:“......”
这么荣幸的小白菜?但又怎么感觉有点儿渗人?
婷宜双手抱肩,乐了半天,打趣道,“李廷谦以后不写程序,做厨师也挺好。谁做他老婆还是很幸福的。”
我再次:“......”
不知道怎么接话。
“好大一朵母单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娶上老婆。”婷宜又叹一口气。
“哈?!你说李廷谦?”轮到我震惊了。
他当年在我们高中和大学,是传说级的人物。
“什么叫传说?就是学姐学妹们触碰不到的春风!!醒不来的美梦!!”
我比划着小声说道,丝毫不觉自己抡起手臂形容春风和美梦的动作有多夸张。
婷宜闻言,默不作声,意味深长盯着我看了许久。
我被这种探究的目光瞅得心虚不已,当即闭嘴,轻咳两声以作掩饰。
婷宜不轻易放弃,像抓住什么尾巴,跳到我面前,似笑非笑,追着我的目光问,“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没说完?”
我越是东躲西藏,她越是追得起劲。
“常嫦。”
李廷谦喊我,声线年轻但低沈。
“哎!”
我心里打鼓,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
应的声音前所未有地响亮,趁婷宜分神之际,灵活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