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之魂
大家平时若是仔细留意,会发现庙门前常贴着副对联,一句写着:【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另一句是【佛号经声,唤回苦海梦迷人】。
晨钟暮鼓,作为我国佛教寺院里的传统,是集僧众早课与作息的信号。
佛典《晨叩钟偈》里讲:“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一般说来,佛钟有三下丶七下丶十八下丶三十六下丶一百零八下的叩击鸣法,次数依据不同的活动有所区分。
莲华寺里,大殿前的左丶右两方为钟丶鼓楼,分别安置钟和鼓,称为“左钟右鼓”。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莲华寺的晨钟duang duang duang,回音悠长,打破清晨的寂静,声遍十方无量土。
我闻声悠悠转醒,才从一些陈年旧事的梦里出来。
眼睛还继续闭着,身体在床上滚来滚去煎烙饼。习惯性擡手摸枕头,手机没摸到,触感是凉凉的表带。
如同一个触发开关,似梦非梦的记忆咻地一声就钻进了脑袋。
我睁眼丶鲤鱼打挺丶掀被丶下床,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这回意识彻底清醒过来,手上拿着的就是爷爷留下来的手表:上海手表厂1961年生产的a-611防震机械手表。
难道昨儿半夜在山顶菜地寻表的奇遇是一场梦吗?
我单手托腮做柯南状,俯身捡起床边的鞋察看,鞋底很干净,一点儿污泥都没有。
到底是或否?
究竟实或虚?
真相明明就近在咫尺,却怎么都碰不到。一大早就冒出这种微妙的心路历程,挠人极了。
*** ***
等我拾掇完毕,磨蹭出来,东方天际早已泛出鱼肚白。
我一路小跑来到香积厨。今天的常驻义工比往日少,除了一位大厨,只有默默居士帮手。
大厨已经忙碌起来,锅里的水汩汩冒着蒸汽,热腾腾的氛围提醒我,要赶在僧人们早课结束前准备好早餐。
默默居士一见我就笑眼弯弯,摆摆手,告诉我不必着急,她已经做好了全部预备工作。
听说她全家定居在国外,十几年前她索性卖掉房子,长居念慈楼做寺院义工,是莲华寺义工群里资历最深的元老。
“常嫦,现在可以摆碗筷了。”默默居士说着,送了口热乎乎刚出炉的饼给我吃,“来,先垫个肚子。”
我开心地唔了声,抱着几十个大白碗平平稳稳往斋堂走。
没想到今天这么早就遇到行勉师父,看来他最早做完功课,正站在桌前帮着分碗布筷。
我悄悄走到他身边,小声幽幽,“师......父......早安吉祥呐!”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勉师兄显然被我的突然出现吓一大跳,连退几步,脑袋也很夸张地往后仰了仰。
他从小就待在寺院里,口头禅和感叹词都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我只能从他的语气来判断他的心情。
嘻嘻,我吐了吐舌头,有些不好意思。
在这个寺院,目前和我关系最熟稔的就是行勉师父,虽然他年纪已是爸爸辈,但心境一直很年轻,总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所以住持特意交代:由他直接统领小娃娃学习班。
刚刚我一时顽皮,暴露了自己其实是个调皮鬼的本来面目。
“舀粥去吧,小心烫,慢慢来。”行勉师父很快恢覆慈眉善目,递给我一个示意眼神:等下方丈和住持就要来了。
“好嘞。”我麻溜应下,动作变得谨言慎行起来。
为了便於与香客区分,我们义工统一穿寺里发的白色t恤,上面印有“莲华寺义工”五个大字。
干体力活的人都知道,白色衣物容易沾染污迹,特别在厨房这种油烟重地。虽说出家人饮食清淡,可一不留神也容易碰邋遢。
义工房里没有洗衣机,靠纯手工作业。因此我工作时格外注意不弄脏衣服,举止比平常的自己淑女多了。
目光轻轻一转,忽然捕捉到前方出现一抹熟悉高挑的身影。
临时状况毫无预警突发,我的脚尖只能重重戳进地里,身体一个急刹车,整个人随即顿住。
李廷谦?!
这个时间点,他怎么来了?难道他也住在寺里吗?
他没穿白色的义工衫,而是穿着最简单的黑色t恤,正在帮默默居士把装有热乎乎白粥的大锅稳妥放在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