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00小说网 > 我和猫猫走过的莲花 > 李廷谦

李廷谦

李廷谦

相传,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20多岁时,还在以砍柴为生。

一次偶然听到有人朗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令他瞬间开悟,从此出家进入佛门。

无所住,即无相。

放下偏执幻想,回归本心。

跟随行勉师父参观斋堂时,这些话也在我脑海里咕噜噜轮番打着转。

在斋堂进了个简单的早餐,摒尘法师还有法会要忙,交代行勉师父接待我。

行勉师父是莲华寺的监寺1,年龄正好比我大两轮。

他一见我,也很是高兴,说着和摒尘法师同样的问候:“常嫦,好久不见。阿弥陀佛,平安吉祥。”

好久不见?

嗯......好久不见。

难怪我觉得他面善,原来我们也认识,只是目前我记忆里并没有这个人的存在。

我摸摸后脑勺,跟行勉师父讪讪提起四年前那场意外后遗症,为自己现在木讷迟钝的反应道歉。

其实也是我这几年的苦恼根源。

我时常觉得现在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时而陌生丶时而生疏。

很多事情,我分不清到底是真实发生过的记忆,还是平时想象中或网络里看过的影像。

行勉师父安慰我,“现在好好地活着就是最大的福报,这世上又有几位清醒的人呢?”

我们聊着寺里的境况,他说在热心信众的支持下,佛身得以重裱,斋堂扩建,寺庙内的20多间古建均已修缮一新,僧人的起居环境极大改善。

说着说着,行勉师父当场决定,带我重新逛一逛莲华寺。

想不起来没关系,重新认识一遍就行嘛。渊源这种事,只要有起源,有开头,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 ***

我家与莲华寺的渊源,得从我爷爷常文说起。

爷爷小时候家里苦,穷得揭不开锅,挨饿是常事,连老鼠都不愿意在他家住。

有天他饿得奄奄一息倒在路边,是寺里的方丈施舍了一口小米粥,把人从阎王殿里及时拽了回来。

后来爷爷为了报恩,主动留在寺院打杂帮工。他几度要求出家,可方丈说爷爷“天资聪慧,尘缘未了”,大力支持他去学堂读书。

就是这句话,开启了爷爷另一段精彩人生:

考上大学的爷爷飞出天池山,找到爱他的家人,也有了属於自己的人间烟火。直至退休后,老人家才重返莲华寺长住做义工。

我这回上山之前,我爸说他小时候也住过寺里,他们与这儿的和尚们都非常熟稔,其中就有行勉师父。

行勉师父化身尽职的导游,带领我参观,偶尔讲几件以前的故事,想让我少点拘谨,更自在一些。

寺庙依山而建,有的地方只靠斜窄的台阶相连。迎面遇到往来的和尚,我便主动侧身先让路。

几位年纪较大的和尚见到我,露出遇到熟人的微笑。

哎,我真想擡手给自己一个爆栗。这不中用的脑子,完全想不起谁是谁?只能憨憨地双手合十,颔首回应。

“你与常文居士祖孙俩生得极像,法师们是觉得遇到故人了。”

行勉师父很健谈,他的人生有三分之二时间在莲华寺修行,是位佛缘深厚的弟子。

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头顶,照得我脑袋顶儿发烫。从药王殿,又过观音阁,越往大雄宝殿走,空气里人声渐渐鼎沸。

“今儿是月半十五,香客们心诚,来得比往日早。”

“今天的天气也很好。”我附和道,暗想自己肯定是这些人中最早来的。毕竟今早一路上我都没见到其他人。

仿佛想起什么,行勉笑道:“摒尘法师天没亮就起来,他说要去接个有缘人。”

嘿!有缘人?不就是我么!

不过摒尘法师怎么知道我今天会来呢?

来不及多想,我们已经顺着台阶拾级而上,到达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一座寺院的真正主体,供奉佛与菩萨。

这就是殿与堂的区别,“堂”是僧众说法行道的地方,而“殿”,接受信众的礼拜,庄严又肃穆。

黛瓦黄墙,香火炉里青烟袅袅,声声钟鼓传三界,人们跪在佛祖面前,谦诚卑恭。

一声木鱼敲响,法师开示,众僧人诵起经文。

我的脚步不自觉顿住,听得入神。这声音空灵悠扬,既熟悉,又陌生,似乎曾在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