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他在这里约了人。 林哲羽扫视一圈,在其中一个桌位上坐了下来。 “几位先生,你们考虑的怎么样了?” 林哲羽看着面前三名有些年纪的读书人。 几人身穿青色长袍,蓄着胡须,脸上满是饱经风霜的皱纹。 袍子洗得发白,个别地方有不起眼的破洞,看得出几人过得有些寒酸。 这是林哲羽几天来找到的说书先生,都是些没什么背景,在松宜城有些混不下去的。 “可保证故事跟你在碧丹茶楼中说的一般精彩?”左边的男子问道。 “故事的风格不一样,说不上谁优谁劣,不过肯定比你们说的那些老掉牙故事来的更加新鲜,更加精彩!” 林哲羽说道。 说书的竞争很大,很多没考上功名、混不下去的读书人都转行做说书先生了。 故事陈旧老套,说书技巧差,共情能力弱,这种说书先生是没办法招揽到客人的。 林哲羽找的这三个说书先生,说书技巧都不错,情感表达能力也马马虎虎,只可惜讲述的故事都比较老,没什么新意。 这个世界太缺乏好的故事了。 或者说这个世界好的故事有,但由于文字信息流通不够便捷,都只在一个小地区中流传。 松宜城流传的好故事,人们都听出茧子了。 这也是为什么林哲羽这么快就能火起来的原因。 “能否让我们先看看内容再做决断?”另一人开口说道。 “这是当然的。” 林哲羽从怀里掏出几张写满了密密麻麻字迹的纸,每个人都给了一份,这几份都是相同的内容。 “你们可以先看看,拿着我给的文稿去说书,每一回内容80文钱,同意的话就签下书契。” 林哲羽说道。 这就是他之前琢磨出的挣钱路子,那就是找人合作说书。 不过故事这玩意,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版权的,说出去,听走了,就成了别人的。 正是因为此,林哲羽很难卖出高价格。 中等水平的说书人,一天的工钱是70文钱,加上打赏之类的,能够挣到百来文钱左右。 林哲羽以此为依据,定价80文钱。 因为好的故事,获得的打赏往往都能超越工钱。 “……这事儿出在西四牌楼南边有个砖塔胡同,住着哥俩,姓塔,一个塔大,一个叫塔二。 老二在提督衙门当差,老大是个厨子……” 这是前世流传许久的经典故事,九头案。 三人拿着纸张开始阅读,越看眼睛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