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莫名温馨。
确认有人在里面,苏南枝拿上东西,往院子里去。
小院里也开着灯,虽然微弱,但足以辨认方向。
院子里有一片空地,放了几个小凳子,凳子上放着竹编筛子。
出於好奇,苏南枝径直走过去,才发现,原来是晒的鱼货各种干鱼。
靠海吃海,沿海人民有属於自己的美食保存方式。
苏南枝敲了敲门,站在门口等陈岁桉开门。
看着门被打开,她赶忙开口道谢:“今天给你添麻烦了。”
来的人并非陈岁桉。
苏南枝还没想好下一句该说什么,那人率先一步开口,:“你是隔壁的小姑娘吧。”
“岁桉不在,我是他妈妈,叫我赵姨就行。”
有人主动说话,不至於两个人面面相觑,徒生尴尬。
她点点头,递上碗,笑容真诚,说道:“谢谢你们的粥,很好吃。”
赵姨面相和蔼,看着和亲切。
没有刻意保养过,但气色依旧很好,不显苍老。
苏南枝客客气气地说道:“那赵姨我就先走了,今天麻烦你们了。”
长期的工作,苏南枝觉得自己快要丧失和陌生人沟通的能力,眼下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想快速逃离现场。
“等等。”
赵姨拦住她,进屋取东西。
“那边没有床单被套,这套是新的,还没人用过,已经洗过了,你拿去用。”
赵姨递给她一个袋子。
苏南枝往袋子里看了一眼,四件套被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里面。
“谢谢。”
苏南枝睫毛微颤,握紧手里的袋子。
丹舟人总是出乎意料的热情,给她这个初次蒙面的陌生人提供了很多帮助。
苏南枝发现,从上岛起,她一直在忙着道谢,感谢他们的善意。
小岛淳朴的风情,让她倍感温暖。
冷冷的海边吹向她,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苏南枝没有回家,拎着袋子就直接往码头走。
下坡路走起来很省力,苏南枝哼着小曲,很快就走到了码头。
苏南枝撑在围栏上,吹海风。
海风透过卫衣领口,往里钻,她却没有躲,任由它动作。
夜色给整个小岛加了一层独特的滤镜。
白日里见证了船来船往,最为热闹的码头,此时也安静下来,默默守护着这一块岛屿。
海风拂面,停靠在码头的渔船,随着海浪起起伏伏。
这片蓝色的大海是大自然对渔民们的馈赠,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丹舟人。
苏南枝沿着面前这条路,一直往里走。
她在辞职前,从未想过,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什么,现如今才发现,在过去的三年,她快要丧失发现美的本领了。
夜晚对渔民而言,是忙碌而又充实的。
即将进入禁渔期,不允许大规模出海捕鱼,不少渔民便会在码头处,放点小渔网,等到退潮后,也能有些收获。
岸边站着一对父子,身影一大一小,正在收鱼。
“今天收获应该不错。”
有经验的渔民,通过重量便能推测出今日的收获。
苏南枝停下脚步,站在不远处,看他们收渔网。
平日里,她就像被上了发条的玩具,不停地转啊转,只知道重覆枯燥乏味的工作,不会有闲心去留意周边的生活。
渔网被一点点拉上来,父亲兴奋地看着被困在网里的小鱼,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篮子,把渔网放在里面。
这时站在一旁的小孩也过来帮忙,两个人蹲在一起,开始取下今天的收获。
渔网把鱼缠得很紧,取鱼也是门技术活,要避免弄坏渔网,还要完好无损地取下鱼。
把拾下来的鱼放进提前准好的水里,保证其活性。
两个人动作都很迅速,渔网上的东西很快就被完全取下。
“明天是你妈的生日,这条最大的鱼和你喜欢的,都挑出来,留着明天吃,剩下的还是卖给饭店。”
“好。”
父子的交谈声落入苏南枝耳朵里。
没有特别优越的物质生活,但一个足够温馨的家庭,远远能够弥补物质上的不足。
路灯光照在他们身上,她能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望着父子俩远去的背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