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汤,又名十全饮。
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最为经典的一个药方。
是在八珍丸的基础上,加上黄芪和肉桂演变而成。
清代张秉成于《成方解读中》所言:“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芪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
炼制时,当以党参补气,熟地黄补血,气血双补,共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助党参益气补脾,当归养血和营,助熟地黄补益阴血,共为臣药。
茯苓健脾和中,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黄芪助正气,固卫益气之功更强,肉桂温血脉,行气和营之功更盛,共为佐药。
最后加入甘草,益气和中,将君药,臣药,佐药融合到一起。
方成十全大补汤!
而其疗效。
根据《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十全大补汤,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
哪怕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一汤饮下,也能一并治之。
除此之外,因其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还具有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等功效。
在古时,还有着‘起死人而肉白骨’之美称!
.....
站在医务室里,闻着那浓厚的药香,赵以安精心等待了一个小时。
这才拿到了那十全大补汤。
看着袋子中,那已经祛除杂质,什么都没有的汤药。
赵以安走出医务室,趁热便拧开一袋,仰起头,饮入肚中。
兴许是因为加了红枣的缘故。
又或许是因为它里面的药材含糖量本来就高。
这十全大补汤入嘴,并没有想象中的苦涩,回味反倒还有一种清冽的甘甜。
明明没有放任何的肉,口感却油乎乎的,好像在喝鸡汤一样。
“啧,单从味道上来讲,口感不错!”
赵以安做出评价。
至于别的,可能是因为才刚刚开始喝的缘故吧,他现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这倒也正常。
毕竟十全大补汤只是个用来调理的药剂而已。
这自然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行。
更不用说他买的还是最普通的十全大补汤,一百块一副。
如果刚吃下去,他就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
赵以安估计都要怀疑,那老奶奶是不是在熬药的时候,放了什么不该放的东西进去。
吃一半给他吃嗨了可还行。
“不过一天喝一袋,这真的能行吗?”
赵以安想到,毕竟他这个情况比较特殊。
胃口大开的情况下,一顿饭干了别人两天的饭量也就不说什么了,关键他走的还是高武路线。
因此,吃药的时候特殊一点,想来,应该...或许...大概...也不成问题吧。
赵以安想着,决定中午吃饭的时候,再喝一袋。
......
三天后。
2024年十月二十四日,小雨,天色阴沉。
医务室里。
看着那坐在灯光下,一脸老实的赵以安。
老奶奶深吸一口气,问道:“你是说,我三天前才给你开的,特意叮嘱你要一天一包的十全大补汤,你一顿一包,直接就给喝完了?”
赵以安心虚的点了点头,毕竟看病,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医嘱。
而他,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见其这样,老奶奶一脸无奈,她没有继续逼问,只是岔开话题,问道:“你现在有什么不适吗?”
“没有!”
赵以安摇了摇头。
如果他喝出了问题,那他早就停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一天三包下去,就跟喝水一样。
屁事没有!
因此,他才又来回购。
闻言,老奶奶狐疑的看了赵以安一眼:“伸手。”
赵以安听话的将手摆在桌子上。
老奶奶将手放上去,细细感知,发现赵以安的脉搏,较比三天前,除了势更强,脉搏跳动的速度更加迅猛有劲外,其余的,竟然毫无异常。
“奇怪!”
她心里暗道一声,然后问道:“你这几天的饭量如何?有下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