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明天还要更
白水三沸,茶师开盅、投茶,提起壶,顿时水线如柱。小税宅 追嶵歆章结停水,再用茶盖刮沫,进水一搓,茶香便喷发似的沁出来。
下午的阳光透过雕花木窗照进来,被这裹着醇厚茶香的雾气一蒸,都柔了几分。于是,宁春宴很合理地有点困了。
她背转身,偷偷打了个呵欠。
石同河眼睛似闭非闭,茶斟上案,他端起茶碟,先一嗅,再溜着边一啜,伸出食指和中指在桌上轻扣三下。这是表示答谢,是老茶客才懂的讲究。
旁边的刁怡雯赶忙也学着在桌上敲了三下,接着就被烫到舌头,一顿手忙脚乱。
尴尬之际,石漱秋及时给她递上纸巾,刁怡雯连忙小声道谢。
“刚冲的茶水很烫,最好吹凉一些再喝。”石漱秋温言提醒。
刁怡雯低头小声道:“谢、谢谢……”
“不客气。”
石漱秋揭盖,轻轻吹气,动作有条不紊,显是经常出入这样的地方,优雅气质已经浸染到骨子里。
刁怡雯脸上微微发红。
先前,她曾当面怼过石漱秋,说得人落荒而逃,现在见面,是人家的主场,对方却风轻云淡,一点情绪都没有。
倒是显得自己有些不识好歹了。
宁春宴看在眼里,嘴角瞥起一个鄙夷的弧度——
来之前还说心如磐石呢!搁这儿还没十分钟就动摇了,这立场也太不坚定了!
反观另外一边,陆清璇多淡定,眼观鼻,鼻观心,面对袅袅茶雾,仿如老僧入定。
宁春宴再仔细一看,才发现她哪是淡定?她是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石同河,直接自闭了。
此处是东海城郊的清雅茶室,老板专做高净值人群生意,光门槛都要千元起步,主打一个低性价比,因此成了小圈子内有口皆碑的风雅场所。
在她右手边席上,一字排开坐着:网络文学大赛金奖的陈草木、伊霜雪、尚飘萍,武侠作家戚剑,某博大V作家周四维、贺冬。
左手边席上,坐着:红椒阅读大奖提名的李盐、邱默克、柳映荷,还有一个石漱秋。
宁春宴三人就被这群文坛新星们拱卫在中间,和石同河、石漱秋、王忠兴三人同席。
也难怪刁怡雯和陆清璇会紧张失态。
今天这个局,是石同河以石漱秋的名义组的。
恩怨局。
或者,按石同河的意思,今天这不叫恩怨局,而应该叫“解怨局”。*y_d¢d,x~s^w?./c_o?m.
石同河与王子虚矛盾的起点,还是那次酒席上,王子虚帮宁春宴挡酒。
石同河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收拾如今场面,还是要先搞定宁春宴,再摆平王子虚。
适逢古宣沙龙召开,石同河获得灵感,便着王忠兴请来这些新生代年轻作家。
此是一石多鸟之计。
一方面,宁春宴的《新赏》正苦于缺少名家稿件,请来这些人,帮她牵线搭桥,是卖她一个好;
另一方面,古宣沙龙是不少年轻作家神驰的场所,可不得其门而入。他组个相应的人脉局,是迎合需求;
再则,他把这些年轻作家邀请过来,提携后进,做出姿态,以回击舆论上他的“文阀”形象;
最后,石漱秋说他不想走文学道路。可他不走这条路,又能走哪条路?请这些人过来,是帮他铺路。
名望这东西和权力一样,要及时变现,过期作废。他要趁着自己还有影响力,让石漱秋多结交一些年轻作家,巩固人脉圈子。
当然,仅仅只请来一些年轻人,还不足以证明石同河的面子,他还请了两位镇场子的重量级人物。
门帘掀动,走进来一男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金丝边眼镜,西装革履。王忠兴连忙站起来相迎。
“路主任来了,来来来!请坐,请上座!”
路超远推了把眼镜,左右一扫,道:“不好意思,有点事,来晚了。”
王忠兴拉着他,对这边的几位年轻作者扬首道:
“路主任大家都认识吧?今天本来是要去古宣沙龙,听说石老请客,他专门推了那边,亲自过来这边。”
说完这句话,他得意地看众人脸上闪过各式表情,有惊讶,有羡慕,有紧张,还有肃然起敬。
路超远没有对这番说辞做回应,先阔步走到石同河面前,一低头,道:“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