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他之前的观察中不难发现,一般一传到位半到位的球,省队都是有意的找2号位的二传发起。
战术跑位和移动惯性记忆是很大的,技战术的训练本就是加强这些惯性记忆上的意识。
男排比赛中的球速极快,球的流转也快,很多战术上的跑位和移动,等球出手看清楚了再跑,是力有不逮的事。
包括他刚刚下意识的打到3号位,其实也是一种战术意识上的惯性。
不容韩晨多想,他接起球迅速调整了身体重心,赶忙的转身。
还好,还好!
视线里,球飞向三号位,稍微有些开网,但也算是个一传好球。
更重要的是,三号位此时有省队接应移动过去,作为接应二传落位接二传,很合理。
韩晨脚步没有停下,向着三米线前移动,不论是不是成为攻击点,他所要做的是和其他球员一样,跑位,紧密的围绕在以二传为中心的攻击圈附近。
韩晨在跑,其他的球员也在跑,攻手落位,作为排球手,这样的战术意识大家都有。
韩晨心里稍稍安慰,自己的惯性传球,看起来战术还是起来了,一次战术一攻即将打成,至于能不能奏效,那是另外考虑的事。
然而,韩晨不知道的是,他刚刚的传球时的担心是真实存在的。
他的传球确实是稍微的闪了一下其他队员。
本来刘华锋已经准备换位3号位,让出2号位空间的,现在只能改变线路冲回2号位。
接应童威倒是没有在跑位路线上有太多迟滞,他只稍微的在路线上拐了个弧线回到3号位。这个球的二传组织将由他来完成。
但是,他毕竟是不是尹立强,也不是林幕,甚至在传球的专业程度上不如一般的替补二传。
省队的主力核心是二传,跟大多的以主力二传为核心的专业队伍一样,对替补二传并不友好。
因为两名二传同时在场时,不是说主二传手会刻意压制谁,主要原因还是像尹立强之前想的那样,如果在后排不插前排,进攻点无法保障。在前排不做攻手,进攻点依然无法保障。
而作为非核心的二传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如果不是那种很全能至少也要是能攻能传的二传,将很难填补上主二传留下的空间,他们本身的发挥余地也有限。
然而,想能攻能传甚至还要能防能接一传,且都达到优秀标准,哪会有那么容易,至少省队没有除尹立强外的第二人。
因此,他们平时就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用进攻或者防守比较强的二传来辅助。主要的核心还是尹立强,他也是组织上的完全主导。
另一位二传或是接应,在传球的定义上被无限削弱。
他们往往就是定点一两个传球点,作为主二传被迫接一传后的战术补充,比如2号位起球战术攻,就是省队的惯常方式。
当然,场上的变化瞬息万变,球的落点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被打到三号位,甚至4号位都不稀奇。副二传或者接应应对场上突然变化,过渡二传调整攻不稀奇,他们也有这个意识。
然而,意识归意识,有没有实力能不能接好是两回事。
在韩晨的目视中,接应童威的二传表现让他一时间有些恍惚。
一传虽然不是完全到位,但应该不算差,怎么正常的二传战术攻,被打的这么像调整的暴露攻。
可能是信任上的问题,童威半跳的上手二传直接传向了二号位的刘华锋。
当然,刘华锋的强力攻确实是个强点,但你这个球传的这么直白,这么缓的,是打算给对方留下多少拦网和防守的准备时间?
而且,近网,很近网,就如同传四号位主攻位的球差不多,就没考虑到二号位和四号位的不同?
韩晨尽管不是特别有经验的球员,但也几乎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局面了。
网前,
刘华锋起跳了,他也有些满头黑线,传球让他舒服不舒服先不说,这一点作为优秀攻手,他有自信能调整好二传过来的各种球。
但你首先该考虑是不是到位,是战术攻还是调整攻的好吧?都是一个方式,给对方留下这么多从容布置防线的时间算怎么回事?
要是开网的不到位一传,你起二传这样来,没毛病,但现在……
二号位硬杀,这难道不是最不理想的进攻方式?
然而,球已经过来了,他已经没时间吐槽,只能是硬着头皮的处理这个球。
隔着一道